世界银行贷款中国.山东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改革项目校企合作指南 | ||
世界银行贷款中国.山东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改革项目校企合作指南 | ||
发布时间:2012年06月12日 来源:管理员
|
||
世界银行贷款中国.山东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改革项目校企合作指南
36365.com外资贷款办公室
本指南旨在促进职业教育与培训逐步确立市场引领、能力本位、校企合作办学的基本理念,提高职业教育与培训的质量和内涵。
一、校企合作发展规划 1.1基本合作形式 1.1.1成立校企合作委员会 校企合作委员会由政府部门、行业企业负责人和专家与学校负责人、专业骨干教师组成,学校或企业轮流担任召集人。委员会定期或不定期开展活动,研究技能人才培养培训与校企共同发展的重要问题,制订校企合作规划和计划,及时解决合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指导和推动校企合作工作的开展。 制定校企合作委员会章程,规定委员会的职能、组织机构、合作内容、委员单位的权利与义务、经费来源与管理、活动方式等。建立校企日常信息交流和通报制度,确保信息互通的及时性,为委员会的决策提供服务。 1.2延伸合作形式 1.2.1校企共建战略伙伴关系 校企双方建立组织协调高层次、合作内容全方位、合作方式多校化、合作机制长效性的合作关系。学校成为合作企业的培训中心、研发中心;企业成为学校的实习实训基地、课题开发基地、教师进修基地。校企双方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合作格局,不断创造出互利双赢、共同发展的合作效益。 制定战略伙伴关系合作协议;校企双方定期开展高层对话和协商,研究技能人才培养培训与校企共同发展的相关重大问题;校企建立稳定长效的联络机制,确定专门联络人员。 1.3拓展合作形式 1.3.1校企共建技能人才培养培训集团或联合体 由校企双方共同发起,以高技能人才培训为主,以满足企业多层次、多校化的培训需求为目标,建立技能人才培养多层次、职业培训全方位、组织协调一体化、教学实施一盘棋的共同体,形成校中有企、企中有校格局。学校将企业理念、企业文化、企业管理融入教学全过程。根据集团的决策,学校负责企业职工从初级工到高级的全程技能提升培训,并提供技能鉴定服务;企业及时提供技能人才和职业培训需求信息,制订培训计划、专业标准和课程标准,组织学员参加培训并对企业定向班、冠名班负责管理。 校企共同制定集团章程,规范集团行为,明确集团的职能、活动方式等;制订校企合作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建立督察制度;在学校或企业设立集团办事机构;建立联络员制度和长效性的信息互通机制。
二、专业建设 2.1基本合作形式 2.1.1学校成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 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由行业企业专家和学校负责人、有关专业的骨干教师、教研室负责人共同组成,负责专业设置、专业调整的论证与审定。学校负责对专业设置与专业调整进行调研,提出可行性方案,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进行可行性论证,并最终确定专业定位、培养培训目标定位。企业在学校设立的定向班,由企业提出专业设置的可行性方案和培训目标,学校根据企业的要求和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审定的方案组织实施教学工作。 制定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章程;学校的各重点专业均应建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学校对专业设置和调整先进行前期调研,并提出可行性方案;学校建立课题库,对教师提出课题开发量化要求,企业设立兼职课题开发人员;双方建立经常性的信息交流和反馈制度,形成课题开发的长效机制。 2.2延伸合作形式 2.2.1校企共建重点专业和新专业高层决策机制 根据市场对技能人才的需求,由校企双方主要负责人和相关专业骨干人员组成决策班子,在双方共同调研与论证的基础上,确定重点专业和新专业的设置,或进行专业调查,并共同组织实施。 学校与企业共同建立技能人才市场需求预测分析制度;针对企业、社会大量急需的高技能人才,提供可靠的市场调研报告和可行性的专业设置方案。 2.3拓展合作形式 2.3.1建立由企业主导的专业建设协调机制 企业根据自身的产业发展需求,主动与学校共建有关专业。其具体形式,一是由企业负责人牵头,校企双方有关专业人员参加,定期或不定期地研究专业设置或专业调整问题;二是学校聘请企业人主持专业建设工作。 由企业负责人主持,针对企业的新兴产业确定新专业的设置或进行专业调整。
三、课程建设 3.1基本合作形式 3.1.1校企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 学校针对企业的需求,根据校企共同确定的专业设置和教学目标,制订出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并与企业共同修订和评审。 学校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学校与企业共同修订、评审,共同组织实施。 3.2延伸合作形式 3.2.1校企共同确定课程体系 校企双方根据企业的需求,在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共同编写符合企业需求的教材,共同组织实施。 学校制订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和编写教材等,要与企业相关人员共同研究、协商,并经企业认可。学校的培训方式和培训时机、周期等,要依据企业的生产特点确定。 3.3拓展合作形式 3.3.1企业主导课程开发 一是企业提供典型工作任务案例,提出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学校把企业提供的典型工作任务案例转化为教学内容,并根据企业制订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实施项目教学。必要时,学校可组织力量编写教材,并具体实施教学。二是企业自主开发课程、编写教材,学校组织实施教学。 学校要逐步确立以企业为主导的办学理念,积极配合企业做好课程开发工作。对企业制订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和编写的教材,学校要认真组织实施。
四、师资建设 4.1基本合作形式 4.1.1校企共同组建师资队伍 学校根据教学的需要,聘请行业企业专家和专业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担任学校兼职教师,组建“双师型”师资队伍,主要承担生产实习教学任务,指导学生提高实际操作技能。 企业选派有教学能力的优秀人才到校任教,由学校聘用。学校每个专业的生产实习教学都应由行业企业的相关人员直接或间接指导。兼职教师由学校和企业共同管理。 4.1.2学校培养培训师资 学校制订教师到企业进修实习的具体计划和要求,定期安排教师进企业实习,制定相应的激励措施,形成制度;企业应成为学校培养培训教师的基地,把安排接待学校教师进厂实习作为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为教师进修提供实习岗位和必要的进修实习条件。 4.2延伸合作形式 4.2.1企业专家培训教师 企业专家、专业技术人员和高技能人才,为学校教师举办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新材料内容的培训班,或由学校聘请企业专家为教师举办讲座;行业企业的专家以“一带一”或“一带二”的方式,对学校的专业教师进行培训。培训内容、时间、目标等,由校企双方商定。 企业安排开发创新人才和生产一线优秀高技能人才,在开发或生产现场对教师进行培训;学校组织培训工作,并提出培训内容和培训目标;教师培训计划由校企共同制订。 4.3拓展合作形式 4.3.1企业专家到学校实行“阶段性全脱产”教学 学校从行业企业聘请的兼职教师在一定时间内实行全脱产专注教学,到期轮换。这种相对固定的全脱产兼职教师,既可确保他们集中精神搞好教学,也可为他们提高理论知识水平、增强技术创新后劲创造良好条件。 行业(或系统)支持,企业积极配合;校企合作关系紧密、合作成果突出。 4.3.2学校从企业直接调入高技能人才充实教师队伍。 学校为满足教学的需要,从企业调入具有教学能力的优秀高技能人才到校任教。 学校要与企业协商一致,做到企业、被调用人员、学校三满意。
五、实习教学 5.1基本合作形式 5.1.1学校建立校内实训基地 学校为满足企业需要,建立校内实训基地。合作企业根据自身需要,为学校内部的实训基地投入部分资金用于购买教学实习设备,企业可将自己的产品或实训设备无偿赠送(或暂借)给学校,建立某个专业的实训室。 学校要有企业可以信赖的专业建设基础,并有相应的实训教室供企业提供设备。企业派专业技术人员和高技能人才到校对教师进行新设备的培训。对企业冠名的实训室,学校要加强管理,充分发挥其作用。 5.2延伸合作形式 5.2.1校企共建实习基地 学校根据技能人才培养培训需求和专业设置,在合作企业建立实习基地。合作企业充分发挥自身的设施设备和人才优势,与学校共同建好企业实习基地。实习学生由企业和学校共同管理,以企业为主。 学校的每个重点专业都应在相关企业建立实习基地。实习基地一般应建在企业的生产车间,由企业的高技能人才和生产车间的技术骨干负责指导,使实习学生在熟练掌握生产操作技能的同时,也能受到企业理念、企业文化的陶冶,体会企业管理的真缔。 5.2.2产教结合开展实训 学生的实训过程也是企业产品的生产过程。通过实训,能够同时收到提高学生的生产操作技能与完成企业生产任务的双重效益。 企业在安排生产任务时,必需同时安排学生的实训实习,使二者相互衔接、吻合。 5.3拓展合作形式 5.3.1引企入校建立生产实习实训基地 学校利用自身的场地、设施等条件,将与学校重点专业领域一致的企业引进学校,作为学生的生产实习基地,同时也为没有固定生产经营场地的企业提供了稳定的场所。 学校引进的企业,要与学校的专业建设特别是重点专业领域相一致;学校要与被引进的企业签订书面协议,明确规定企业要成为学生的实习基地,及时为实习教学提供方便条件。 5.3.2校企“一体化”管理 一是学校创办具有产品生产和教学实习双重功能的新企业,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和高技能人才具有从事产品生产和教学实习指导双重角色,学校向企业同时下达生产和教学两项任务,企业必须同时完成生产计划和人才培养方案。二是通过发挥校企合作委员会、建立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集团或联合体的作用实现“一体化”管理。 企业是学生的实习基地,学校是企业的培训基地。企业生产与学校教学两项任务必须统筹安排。 5.3.3学校在厂区建立教学区 学校在企业的生产厂区建立教学区,即“厂中校”,将一个或几个专业的教学转移到“厂中校”中。企业的生产车间就是学校教学的设施设备。学生在“厂中校”可以随时感受企业的生产氛围。 学校在厂区建立教学区,其教学专业要与企业产品生产相一致,为理论教学实物化和实习教学生产化创造方便条件;教学区由校企共同管理。 5.3.4企业自主建立面向社会的实习基地 企业利用自身的技术资源特别是高新技术优势,通过举办培训班、提供实习场所和实习设备、赞助技能竞赛等多种形式,在教材开发、师资培训等方面与有关部门及职业院校开展合作,促进高新技术的应用与推广。 企业拥有雄厚的技术资源优势和高新技术实力,更有传授和推广高新技术的愿望,能够满腔热情地参与政府部门及技工院校的技能人才培养培训。
六、能力评价 6.1基本合作形式 6.1.1学校为企业参与考核评价创造条件 学校把企业参与教学评价和学生职业能力考核作为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一项重要措施对待。结合教学过程的推进,利用实习教学、培训考核等与企业联系紧密的机会,请企业相关人员对学生的实习表现、操作技能等内容进行考核,对教学质量进行评价。 校企双方要把企业参与考核评价作为校企合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列入合作协议,作为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一项制度来对待。双方要建立稳定的企业参与考核评价的机制和渠道,如校企共同制定相关制度、企业应确定相对稳定的考评工作人员、校企之间经常互通相关信息等。 6.1.2学校开展用人单位满意度调查 学校对招用毕业生的用人单位进行满意度调查。调查的内容包括毕业生的岗位技能适应能力、职业道德等综合表现。通过调查,发现亮点,找准问题,提出进一步改进技能人才培养培训的措施。调查可采用派人当面征求意见,发放调查表等方式。 学校建立调查制度,包括设计调查方案、制作调查表、组织调查组等。对调查情况进行及时分析整理,以改进教学工作,提高教学水平。用人单位积极配合,及时提供相关情况,反馈调查表。调查一般每年不少于1次。 6.1.3学校对毕业生就业进行跟踪调查 学校派有关专业教师到企业当面了解毕业生的适应情况、技能提升情况、倾听毕业生的意见和建议,以改进教学,更好地为企业提供技能人才服务。 学校建立跟踪走访制度,一般每年不少于1次。企业应积极配合。 6.2延伸合作形式 6.2.1校企共同建立教学评价制度 校企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共同建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和监督机制,包括共同制定课程评价标准、教学质量评估与考核制度、教学活动督查制度等。 校企共同制定课程评价标准、教学质量评估与考核实施办法、教学督查措施,并与企业标准和行业标准统一起来。 6.3拓展合作形式 6.3.1建立企业评价学生职业能力制度 企业对学生的职业能力进行评价,是校企合作培养技能人才的一项重要内容。评价通常抓住两个时机;一个是学生在校学完专业理论知识和参加校内实训之后,进入企业实习之前,评价的内容和目的主要是看学生对所学专业理论知识是否熟练掌握,技能水平达到什么程度,以便进入企业实习后进行有针对性地指导和辅导;另一个是学生在企业实习结束之后,评价的内容和目的主要是看学生掌握生产操作技能的情况和职业道德等综合表现,并作为学校推荐就业和企业招用的依据。 企业参与学校对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核,考核办法由校企共同制定;对学生实习后操作技能、职业道德等综合表现地考核,以企业为主,考核办法由企业制定,学校积极配合。
七、研究开发 7.1基本合作形式 7.1.1学校建立专门教学研究机构 学校成立研发中心(或课题开发中心),聘请企业相关研究人员和人力资源开发管理者参加。研发内容从校企双方的需求出发,包括市场需求趋势研究、市场预测分析、课题开发研究等。研发工作要围绕校企双方的总体发展目标进行,为生产和教学提供服务。研发人员由双方共同组织,实行统一组织领导,研发方向、目标、方案共同确定,研发成果共享。 学校应设立研发机构,配备研发人员,与合作企业共同制订研发规划和计划。企业积极支持和配合学校开展研发工作,为研发人员和研发工作提供方便条件。 7.2延伸合作形式 7.2.1校企共同开展研发或学校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 校企双方相关人员针对企业的需求和企业在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难题,共同开展教学研发工作。或者学校应企业的要求,组织师生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解决技术难题,从实践中深化教学研究。 将教学研发列入校企合作的重要议程,使之成为一项经常性的合作活动;从双方的需求出发,共同确定研发课题。 7.3拓展合作形式 7.3.1建立区域性研发机制 由职能部门统一组织,聘请本区域内的企业人力资源师、企业培训师等相关人员,组成研发队伍,建立研发制度,提出研发任务,专门研究开发校企合作培养培训高技能人才课题,形成区域性研发氛围和研发态势。这一举措的优势在于,能够整合区域内的优势资源,形成研发合力;能够根据区域产业发展方向确定研发方向和研发重点,使研发工作适应区域产业发展要求;能够形成教学研发的区域氛围,并使研发工作与企业实际需要紧密结合。 职能部门统一组织,提出聘任企业相关人员的具体条件和要求;对聘任的企业研发人员规定具体职责和任务。
八、招生就业 8.1基本合作形式 8.1.1学校制订招生培训就业计划 学校根据企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制订招生培训就业计划,确定培养目标、课程标准、学制等,经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和校企合作委员会审定后,以学校为主组织实施。 学校事先进行市场需求调研,掌握企业对技能人才的现实需求和需求趋势,并据此制订招生培训就业计划,设置和调整相关专业。 8.2延伸合作形式 8.2.1校企双方共同制订招生培训就业计划 校企双方根据企业的需求,共同制订招生培训就业计划,确定培养培训目标和课程标准等;共同组织招生宣传、招生考试,共同确定录取名单。以学校为主,共同组织实施教学工作。学生毕业时由企业负责安置就业,学校做好毕业生就业的跟踪服务工作。 学校为企业培养定向学生和订单学生,应做到校企共同组织招生,企业参与招生的全过程,学校做好招生的前期准备工作。 8.2.2校企共同举办在职技工高技能提升培训班 为满足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急需,校企双方共同对企业在职技工开展中级工升高级工、高级工升技师、技师升高级技师等高技能提升培训。培训可采取业余、半脱产等方式进行,培训方法以学员在实践中遇到的技术难题为内容,开展典型案例分析、研讨式教学和现场教学。培训结束时由校企双方共同组织考试考核,对合格学员颁发国家职业资格证书。 参加在职技工高技能提升培训的学员,由企业选拔确定,培训内容和计划由企业制订。学校应根据企业对高技能提升培训的要求安排教师,必要时还要与企业共同编写相关教材。 8.3拓展合作形式 8.3.1企业组织招生和培训 企业在学校开设的冠名班,一般都由企业与学校协调组织招生。企业提供课程标准、人才培养方案,由校企双方共同组成师资队伍,担任教学和培训工作。 企业应就招生培训计划和培训要求及时与学校沟通,学校应在教室、师资、学生管理等方面做好配合工作。
九、学生管理 9.1基本合作形式 9.1.1学校按照企业要求制定学生行为规范 学校将企业管理模式和管理机制引入校园,在校园营造企业管理氛围。 学校聘请企业相关人员建立学生管理机构,开展学生教育和学生管理工作的研究,按照企业用人标准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 9.2延伸合作形式 9.2.1校企共同组织实施操行考核 校企双方以企业用人标准和用人要求为依据,共同对学生组织实施操行考核。 校企共同制定学生操行考核制度和实施办法。 9.3拓展合作形式 9.3.1校园文化融入企业文化内容 在学校营造企业文化氛围,建立和逐步完善养成教育管理机制,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毕业生素质就业。 将企业理念、企业职工职业道德规范等内容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