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东大学:构建“三四三”培养体系,打造创新创业教育闭环 | ||
鲁东大学:构建“三四三”培养体系,打造创新创业教育闭环 | ||
发布时间:2017年07月18日 来源:本站
|
||
近年来,鲁东大学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构建了以“三建驱动”“四位一体”“三个面向”为主体的创新创业教育闭环,着力强化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创造能力,努力造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生力军。 一、协同推进,完善“三建驱动”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支撑体系 一是大力强化体制机制建设。为全力打造创新创业教育新模式,构建创新创业培养新环境,提升创新创业服务新水平,鲁东大学成立了创新创业工作机构并修改实施了《鲁东大学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鲁东大学学生创新工作管理办法》《鲁东大学大学生创业基金管理办法》等制度, 二是完善管理载体建设,成立了由党委副书记兼任院长的创业学院。积极统筹校内外资源,不断拓展校校、校地、校企协同育人空间,与烟台市政府系统合作共建了烟台市大学生创业孵化平台,同时与中科创大、新道科技等知名企业签订共建协议,持续推进建成以创业孵化区为代表的总面积达9600平方米的创业孵化基地,并累计投入600余万元用于软硬件改造升级,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了一个完善的管理载体。 三是强化三支队伍建设,建立创新创业教育专职教师队伍、兼职教师队伍和校外导师队伍,建立多个层面创新创业导师联盟,对优秀项目进行“一对一”定期辅导。在此基础上,实施教师进企业·工程师进课堂“双进”工程和百硕联百企·百计解百忧“双百”工程,相关做法曾被《山东通讯》转载。 二、全面覆盖,构建“四位一体”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教育体系 一是建立科学系统的“教育课程群”。主要是以在本科培养方案中设置创业通识教育必修课和专业教育选修课为着重点。有选择的引进北森、中青创等国内知名创业教育公司课程体系,搭建“课程+实训+讲座”的创业教育课程平台,提供了线上线下课程115门、230个学分供学生选择。经过长期研究和探索,2014年,学校申报的《大学生创业指导课教学案例特色教材研究课题》被教育部获准立项。 二是科学设计创新创业学分制度。建立了在线开放课程学习认证和学分认定制度。学校自2014年起,开设了尔雅网络和创新创业教育慕课、视频公开课等在线课程,成绩合格者获得相应学分。建立创新创业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学生开展创新实验、发布论文、获得专利可折算为学分。同时以选修课形式,按照企业定制要求培养学生,企业课程考核通过者可置换我校部分选修课学分。为实施本科生3-6年弹性学制,修订了《鲁东大学全日制普通本科学生学籍管理规定》,学生在标准学制年限内未能修满规定的学分,允许学生调整学业进程,保留学籍创新创业。 三是搭建兴趣拓展平台。重视第二课堂育人作用。在每年拨付100万元专项经费和20万元“城新创新奖学金”的同时,积极通过技能竞赛、专题讲座、项目引领、成果展览、社团活动等方式,渲染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校园氛围。 四是搭建创新创业信息服务平台。以专属APP、微信、微博为平台,建立了集创业资讯、教育实训、指导咨询、项目对接、企业孵化、交流合作六位一体的创新创业信息服务平台,实现创新创业和就业信息的无缝覆盖,有效共享。 三、分层递进,打造“三个面向”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发展体系 一是面向全体学生实施大学生科技创新驱动计划(SIDP)。加快大学生“认知性创新教学平台”“基础学术平台”“科研训练平台”等平台的建设,让学生在优良的创新氛围中形成创新的意识和习惯。改革实验室建设与运行机制,实现实验资源的开放共享,有力保障了创新创业基础教育和训练的全覆盖。为支持实验室建设,近三年来,学校累计投入9000余万元专项经费,已建成各级各类研究平台40余个,为应用型人才培养和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落到实处奠定坚实基础。并以“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作品竞赛、“创青春”大学生创业大赛、“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数学建模、电子设计等专业学术科技竞赛为抓手,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挥。 二是面向有创新创业意愿的学生开展实训教育。近三年共有4000余名学生接受各类创新创业培训,获得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立项294项,学生发表期刊论文95篇,获得专利32件。同时在第一、第二届“互联网+”大学生创业大赛中,获得全国铜奖两项,山东省创意组冠军一项、省金奖一项、最佳带动就业奖一项。在“挑战杯”“创青春”等竞赛中,获国赛1金2银8铜,省级奖92项,连续两年获得省级比赛“优胜杯”。2016年,获“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金奖,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秦宜智给予高度评价。 三是面向创业学生提供优质的孵化环境和扶持保障。以“1+3+N”组合模式,即一个资源整合器(创业孵化基地)、三大课程模块、N种课程组合方式为创业学生免费提供实战培训。并以“创客空间”为纽带,最终实现产业发展和项目投资的双向融合,在近三年,共为创业学生对接投资1200万元,同时提供无息创业贷款50万元,成功培育创业企业90余个,带动毕业生就业近千人。 四、浓厚氛围,青年学生创新创业呈现星火燎原之势 多年来,学校以87年积淀的“厚德、博学、日新、笃行”校训精神造就了大批勇创新、善创造、敢创业、创成业的创新型人才。如2011届毕业生、梦生工作室创始人戴日强,在经过以培养写作素质为核心的专业方向和课程体系培养和在鲁大作家群众多校友的指点下,毕业前就已出版小说《木棉花又开》《台北,给我封直达的情书》等作品,得到中国文联主席铁凝的肯定。毕业后,他以执着的创新精神,成为盛大文学小说阅读网主编,并在2015年投身自主创业的大潮,成立北京梦生影视文化工作室,以内容中心制为导向开启了中国IP全版权运营新模式。短短2年,就已融资过千万,拥有二十余名签约作者,近200部IP储备,完成《鬼吹灯》《我为宫狂》等十余部影视剧、舞台剧的策划制作。经过不断的开拓,戴日强已成为继茅盾文学奖获得者、中国作协副主席张炜,著名作家《人民的名义》首席策划矫健之后,新生代鲁大作家群中的佼佼者。 荣获“创青春”大学生创业大赛金奖的在校生杨安仁,是来自贵州山区的布依族孩子,从入学开始,他就争取跟随导师进行油桐优良品种培育、土壤改良等方面的学习和探索。大三的时候,他组成团队参加校内外各级各类创业培训和实践。在实验室和创业大赛的磨砺中,他成长为公司估值超过3亿元的知识型创业者,他的万亩油桐良种繁育基地和产业化农业企业也得到了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秦宜智同志的充分肯定。 戴日强,杨安仁,“挑战杯”竞赛全国铜奖获得者中国机械设计总院博士后张帅,清华大学博士研究生郭施宏……都是学校“三四三”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培养出的硕果。在“三四三”创新体系下,学校先后获批“全国KAB创业教育基地”“全国KAB创业俱乐部”“山东省首批大学生创业教育示范校”和烟台市市级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连续两年被评为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KAB创业俱乐部连续两次荣获全国“十佳”,毕业生荣获“山东省十大创业者”称号。2015年学校创业孵化基地获评山东省省级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获得省政府300万资金扶持。被新浪网评为“2015年度最具就业竞争力本科院校”。 联系人:李青,0535-6672446 |
||
|
||